${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朝阳频道>>财经
投资增长135.3%! 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新”潮澎湃动能强

2025-08-07 19:32:12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今年以来,我市把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为总牵引,紧扣高技术产业赛道,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密集落地,形成“储备—开工—建设—投产”良性循环。1—6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5.3%,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式崛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新能源领域多点突破,储能产业正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增量。朝阳经开区里,辽宁远信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正全速推进。该项目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固态电池,达产后将年产1000MWh无人机全固态电池、10GWh储能模组,产品用于无人机、航天及军工。1号综合楼年底封顶,2号、3号厂房桩基完工,达产后年产值33亿元,新增就业400人。

在储能产业布局上,喀左经开区同步发力。辽宁林源3GWh全钒液流电池和6.5GWh锂电池项目科研楼主体施工,钢结构厂房已封顶,施工人员分班作业,确保2026年12月投产。项目年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就业300人,为喀左绿电消纳提供关键支撑。

而朝阳县与华神新能源签约的水系锌基电池电芯项目,建设10条生产线,年产20GWh电芯、产值50亿元,将与运达零碳产业基地形成“风光储”协同,让新能源产业矩阵更趋完善。

与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的是新材料领域的强势崛起,同样剑指高端前沿。朝阳经开区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内,辽宁晶岚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项目刷新“进度条”。项目分三期,最终形成15万吨非晶带材、10万台非晶铁芯产能,年产值25—30亿元。第一条生产线设备8月末进场,10月末投产,跑出从落地到量产的“加速度”。

在高端材料领域,朝阳金达钛业2万吨高端航空航天海绵钛项目同样成果可期。该项目年底试生产、2028年全面达产,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将打破国外垄断。与此同时,辽宁施可丰“硫磷铁钙”绿色循环利用项目稳步推进,30万吨/年高水溶性复合肥已试生产,全部建成后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600人,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示范。

除了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并驾齐驱,拓宽着高技术制造业的赛道。柳城经开区内,大有荃吉康植物基胶囊项目基础工程完成,8月主体封顶,11月底竣工,投产后年产值13亿元,带动就业300人,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植物基胶囊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此基础上迎来爆发式增长契机。6月27日,喀左电子科技产业园破土动工,聚焦半导体新材料、智能终端,已落地重载无人机、惯导芯片等5个项目,海南欣清晶昊算力中心等4个项目加速推进。园区与辽宁艾克林特年产5000吨高端精密零部件项目协同,推动高端制造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

这一系列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朝阳速度”背后“项目为王”的全链条服务:双塔区“量身定制”帮办代办;朝阳县“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项目管家”,运达风电项目签约到投产不到一年;喀左“拿地即开工”,项目管家破解用工、融资难题。

从储能电池到航空钛材,从植物基胶囊到半导体芯片,朝阳高技术产业正以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加速崛起。随着一个个项目从蓝图变实景,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呼之欲出,为全面振兴新突破写下“高技术引领高质量”的生动注脚。

(朝阳发布)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