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朝阳频道>>旅游
17米长卷“说”变迁:朝阳生态巨变的笔墨见证

2025-08-20 09:38:05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在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17米长卷《绿水青山 大美朝阳》在市政府一楼展厅徐徐展开。白石水库晨雾漫溢纸面,天鹅湖碧波揉碎朝霞,凤凰山古刹红墙隐于苍翠林海……这幅 “青绿山水”,既是对传统千年丹青的致敬,更是朝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立体镜像:笔墨勾勒的山河背后,这座城市正以每道清流、每片林海、每声鸟鸣,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此卷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朝阳师范学院、朝阳美术家协会共同策划,朝阳师范学院8位教师耗时百余日夜绘就,依“两区五县”地理脉络自北至南铺展,以丹青为媒定格生态变迁。

长卷中段“凌河第一湾绕山旋流”的笔墨,藏着段动人“治水记”。画中灵动的蓝绿色,曾是当地人不敢奢望的色彩——多年前,大凌河此段因沿岸工业废水排放,流域鱼虾几绝,岸边芦苇枯黄。而今循画卷河流走向漫步,数十公里生态廊道串起人工湿地、亲水栈道与鸟类观测点,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湿地净化后清澈见底,监测显示河水已连续五年保持Ⅲ类以上标准。

“画里的天鹅是照着去年冬天的照片画的。”主创李老师指着群鸟掠水细节,“2017年初次采风时,整个河段仅见几只水鸟;如今每年冬天,近700只天鹅来此越冬。老百姓都说,河水清了,鸟儿才认家。”从“墨色污染”到“青色涟漪”,凌河变迁正是朝阳“治水先治污,护水为民生”的生动注脚。

长卷南段是花草与生态农业融合的亮丽之笔,色块明艳得似要溢出花香。这抹亮色背后,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蝶变”——曾经荒坡沟壑纵横,如今成百上千亩沿山花卉绽放,花期时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年均增收2万元。“以前画这里,得用赭石色打底;现在满纸都是藤黄与胭脂红。”创作者的感慨,恰是“生态修复+产业培育”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色彩革命”不止一处:画中“两山夹一沟”地貌里,数百万亩“两杏一枣”经济林如绿色绸缎包裹山峦,既固流沙,又结“金果”。山杏加工成杏仁露、沙棘酿成果汁,林业年产值成新经济增长点,昔日“穷山恶水”成了农民眼中的“金山银山”。

长卷“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章节,亿万年前鱼化石与蕨类印记被细致勾勒。“我们特意用淡墨表现岩层,却以浓绿绘周边草木。”王老师解释,意在突出“保护古生物遗产,更要守护现存生态。”如今,地质公园周边划为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岩壁化石与林间候鸟构成“过去与现在”的生态对话。

更动人的对话在牛河梁遗址上演。画中“玻璃穹顶下的陶俑与玉猪龙”,如今被植被覆盖环抱,遗址周边实施“退耕还林”,考古栈道与生态步道交织,游客触摸5000多年文明时,能同时听见鸟鸣山幽。“画里的文物不再是孤零零的展品,而是长在绿海里的‘活态遗产’。”一位观展者说。

长卷每处细节,都藏着普通人的守护故事。“清风岭的薄霜”里,有生态护林员每日巡山足迹;“龙源湖的水鸟”旁,是志愿者团队多年如一日的投食监测;就连城市街角垃圾分类点,都像画家用淡墨勾勒的“留白”,由市民以行动填充色彩。

凤凰山护林员老张的话让创作者铭记:“以前树少,风一吹就得眯眼;现在树密了,云都愿意在这儿歇脚。”这句朴实的话,或许正是朝阳生态巨变的密码——当17米长卷诉说变迁时,至2024年底,这座城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1天,一幅由政府、企业、市民共同执笔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卷,正在辽西大地无限延展。

笔墨有限,山河无限。长卷《绿水青山 大美朝阳》的每一笔,都是朝阳人写给生态的情书;而现实中的每片绿叶、每朵浪花,都是“两山”理念在朝阳大地的生动回响。

(朝阳发布)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