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朝阳频道>>要闻
人才“密钥”开启发展“新引擎”——写在第二届“人才·科技·创业周”启动之际

2025-07-16 07:48:17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

近年来,朝阳市坚持以人才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政策平台环境一体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赋能之路,聚才集智,用人才“密钥”开启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4年,全市人才总量29.5万,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2.4%;吸引高校毕业生1.55万人,位居全省第3;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100人次,全职引进博士22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天的朝阳,正以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实绩实效,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

绘就人才事业新蓝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朝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1533”人才工作思路,坚持党管人才1个原则,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抓实“大学院所进园区进企业”“千名专家进园区”“青年人才开源拓流”“乡村人才振兴”“企业人才提升与引进”5项工程;用好企业创新、双创孵化、合作交流3个平台;完善政策激励、人才服务、党委联系3类机制。科学设定“十百千万”年度人才招引目标,年内推动十余名院士、百余所高校领导、千余名专家、万余名学子走进朝阳,人才工作站位更高、方向更明,绘就了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研究创新政策,制发《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先行区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赋能产业振兴若干措施》,投放产业投资引导基金5亿元,对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就职于14个重点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雏鹰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额外上浮10%。升级普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为期3年、每年0.5—2.4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3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出台专项政策,对朝阳师范学院全职引进博士提供最高70万元安家补助、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和每月2000元学位津贴,引才留才诚意更足、力度更大。

一年来,朝阳市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人才工作服务振兴发展大局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到聚才有招、引才有策,让人才受尊重。

激活人才引育新动能

“能拿下‘核级锆’项目,石总不愧为‘人才’!”在辽宁华锆厂区,提及总经理石玢的“战绩”,员工难掩骄傲。2024年,石玢带队与中国科学院、哈工大合作,完成年产1300吨核级海绵锆项目并一次试产成功,解决了国内核电建材“卡脖子”难题。这是朝阳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赋能产业振兴的缩影。朝阳市以实施“大学院所进园区进企业”为抓手,鼓励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人才设立研发机构,推动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中小企业合建科创联合体,对新晋升国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2024年以来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

“我们牵头成立了‘锆系列材料产学研联盟’,下步还将深化合作、深入研发。”提及未来,获评“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石玢信心满满。如何精准引育更多“石玢式”人才?朝阳的答案是:走出去+请进来+本土育。

截至目前,市领导带队赴厦门、哈尔滨等地招才50余场次;邀请院士走进产业集群、高校就业负责人入企、学子来朝研学;策划“朝阳领导高校行 高校领导朝阳行”活动,聘任“校地联络大使”45名,打破校企对接单向壁垒。组织紫砂制作、花卉种植等专技人才外出学技;依托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177个、培训2.5万人次;千余名本土专家帮带培养人才2万人次,打通本土育才“最后一公里”。

“去年,朝阳市领导入校宣讲,有政策、更有诚意,让人印象深刻。”不久前新入职的辽宁省选调生、厦门大学工学硕士张鹤译回忆道。

一年来,朝阳市始终坚持把人才增量作为激荡振兴发展的最大变量,多渠道引育、全方位发力,持续推动引才凭实功、育才见实效,让人才有意愿。

搭建人才成长新舞台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朝阳市探索打造“万名学子看朝阳”“人才工作站”“人才·科技·创业周”3个品牌,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这次体验,让我了解了朝阳引才政策,也在数字经济领域收获了实战经验。”沈阳理工大学硕士李风歌对即将结束的研学实践意犹未尽。

“万名学子看朝阳”分批次邀请高校本硕博学生来朝,通过精准匹配实习企业、规划研学路线,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体验“定制版”朝阳,让青年人才了解朝阳、选择朝阳、留在朝阳。此项活动已吸引清北等高校学生4000余名,达成来朝就业意向967名。

在与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2种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与东北大学深化“孵化式”共建,高校提供技术、团队和项目,政府提供场地、设备和保障,打造校企地深度合作平台,已吸引8个团队前来合作,开展中试项目8个、实验项目14个,科技成果转化投产4项,打通了项目“路演—小试—中试—落地转化”通道;与辽宁大学开展“订单式”共建,辽宁大学联合沈阳大学、朝阳师范学院选派百名博士组成服务团入企问需,通过“企业点单+政府派单+服务团接单”,精准对接赋能14个重点产业集群和18条产业链。目前已和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9个。

探索整合教育、科技、人才政策资源,集中创新打造“人才·科技·创业周”,密集开展系列活动。首届人才科创周举办活动10余场次,吸引专家学者150余名,发布科技成果125项,推动项目签约16个。

即将举办的第二届“人才科创周”,以“智‘汇’朝阳 共促振兴”为主题。届时,人才新政重磅出台,一系列校企对话、专场招聘、创新创业活动也将同步开展。“人才科创周”已成为朝阳招才引智的拳头品牌、重要载体。

一年来,朝阳市始终坚持把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聚合力、谋共赢,孜孜不倦厚植“梧桐林”、播下“希望种”,让人才有发展。

涵养人才服务新生态

“油页岩市场前景巨大,但更吸引我的是朝阳招才引智的诚意。”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孙其星毕业当年9月来朝阳工作,同年底即担任公司总经理,现已陆续吸引清华2名博士、1名硕士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8名硕士来朝阳“组团”,并带领团队与上海交大联合攻克了油页岩固废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了“国内外首创、行业中领先”。

水积而游鱼聚,林茂而俊鸟集。朝阳市用心用情用事实,打造服务人才金牌“店小二”——充分发挥资源、文化等优势,创新举办“龙舟赛”“马拉松”“东三省秧歌邀请赛”等,成功承办2025年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宜居幸福感不断增强;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27名,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政治认同感不断增强;深入推行“免申即享”机制,优化升级“人才补贴发放一站办”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体验感不断增强。

大力落实“真金白银”保障,协调3000万元建人才公寓,投资1500万建设实验室,投资700 万元购置设备。落实兑付高校毕业生补贴等资金近600万元,争取上级人才项目资金460万元,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双创”内驱力不断增强;升级“朝阳英才卡”服务效能,为获评的高层次人才“一对一”配备家庭医生、“朝阳英才”到重点景区旅游免门票、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可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扎根归属感不断增强;引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孙其星们”从只身来朝到引来众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拍着胸脯代言”,背后是引才环境质变和内心高度认可的同频共振。

一年来,朝阳市始终坚持做实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优化环境、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壮大“应援团”、建强“后勤部”,让人才得实惠。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朝阳市人才工作多年深耕、一朝破“土”,“闯”出了一条具有朝阳特色的人才引育之路。

今日朝阳——济济多士,如雨后春笋;巍巍盛景,若灿烂星辰。

朝阳花开,欢迎你来!

(朝阳发布)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